24小时在线
王府井"插秧"、国贸桥"瀑布"、建国门"放弃治疗"。北京开启看海模式,市区、郊区低洼地带一片汪洋,可是有一处地方例外,那就是故宫。当你在雨天里看海的时候,有的人是在故宫看雨景。
又逢京城“闹海”,你知道故宫不涝的秘密吗?
简单说来,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瞬间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并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这些被排出的水,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势泻入内金水河流出。故宫的排水,正是综合了各种排水法,既有地下水道,又有地面明沟,这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纵横一气的排水设施,能够使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的雨水通畅排出。
看图上这个东西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在故宫的前朝三大殿,后寝三大殿等地儿的须弥座上都有它,而且不止一只,是一圈,那么,它是做什么的呢?
首先来看看它的来历:这个小东西,名叫“螭首”,螭([chī]),你一看造型就能意会到它好像是跟龙一个家族的,不过其实关于它属不属于龙族,历史上的各种“志怪典籍和小说里”并没有太说清:有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的;有说它是没有角的龙,比如《广雅》中记载:“有鳞曰蛟龙,有翼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有说它是介于龙和兽之间的一种“怪虫”,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虫部》:“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云无角曰螭。”
反正啊,这小东西咱们现实生活中肯定没有,它是一种“神兽”,论法力武功都比不上真正的龙。大约从春秋开始,人们就将这“螭龙”雕刻在器皿、玉器,宫殿、陵墓的台基和墓碑之上,因为这“螭龙”有一个特点就是肚子和嘴都特别大,能吞江吐水,就跟葫芦娃里的“水娃”一样,故很多工匠都将其安置在木建筑的须弥座四周,用以排水。
故宫太和殿的须弥座共有三层,每层的四周都有这些螭首,总计1142只,这些螭首是殿顶、台面的主要排水管:你要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嘴里都有一个又细又长的小孔,当下大雨的时候,大量的水就涌向螭首后面的入水孔,而因为小孔外小里大,又细又长,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压迫着雨水从龙嘴出水孔喷涌而出。所以啊,1000多只螭龙嘴里一齐吐水,可不就是“千龙吐水”的奇景吗,这样做不仅将水排了出去,而且也凸显了皇家的“大气磅礴”,真是一举N得。
想你时你在“闹海”,想你时你在“晴天”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