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在线
9月21日晚间,光线传媒(300251)一则“参股公司猫眼文化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告,坐实此前有关猫眼文化将与微影时代合并的传言。
不过,上述交易今日并未收获二级市场的正向反馈。22日,光线传媒股价早盘虽逆市上扬,但随后回落,最终下跌1.3%,报收9.87元。不过,9月份以来,光线传媒股价上涨超过12%。
自光线传媒2016年投资猫眼文化以来,一年多时间,在线电影票务市场发生巨变。
控股猫眼文化后,光线方面此番又联姻业内另一巨头微影时代,双方将组建新公司“猫眼微影”。至此,在线票务平台“三进二”,猫眼微影与阿里系淘票票进入双巨头时代。
此次交易的重点包括:猫眼文化将获注估值近40亿元的微影时代核心业务,即全部电影票务及演出业务和权益,以及获注腾讯系关联公司估值达8.97亿元的微信入口(电影、演出、赛事)等业务。猫眼文化最新估值升至近137亿元。
具体操作为,微影时代以旗下微格时代100%股权(作价39.74亿元),林芝利新以其持有的瑞海方圆100%股权(作价8.97亿元)对猫眼文化增资。
根据第三方数据比达咨询(BDR)研究报告,今年二季度,淘票票以22.9%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第一,猫眼与微影时代分别以22.5%和18.8%紧随其后。
对猫眼文化来说,联姻微影时代,不仅是少了一个强力竞争对手,更将获取BAT资源支持,直接扩大市场占有率,在与淘票票的竞争中占据规模优势。
微格时代背后资源丰富,拥有微影时代全部电影票务(含售票系统等)及演出(含演出票务、演出经纪、演出权益等)业务和权益,其中包括此前先后揽入的娱票儿APP、格瓦拉生活APP等。
瑞海方圆则拥有电影、演出、赛事的微信入口等业务。资料显示,林芝利新为深圳市利通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基金同时持有微影时代15.99%股权,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利通产业投资基金法定代表人为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
也就是说,猫眼微影将拥有光线的影视资源、原猫眼、美团、大众点评,以及微影时代原流量入口娱票儿、格瓦拉生活、微信钱包等众多流量入口资源。
猫眼文化此前专注于电影票务业务,通过此次合并,有助于其横向切入微影时代所擅长的体育赛事、演出票务等。这些业务相较电影票务业务更高价、低频。
不过,此番交易并非一步到位。其中,微格时代上述39.74亿元对价将分两次注入猫眼,首次为37.71亿元,剩余2.03亿元后续将视情况由猫眼文化向微影时代进行股权增发调整。首次入股后,微影时代将持有猫眼27.59%股权,瑞海方圆获猫眼6.56%股份,光线传媒持有猫眼的比例由30.11%降至19.83%。光线传媒控股股东光线控股持股比例则由47.02%稀释至30.96%。光线系整体持股50.79%。
后续增发条件将根据目标业务资产负债调整。在约定期间届满后,若微格时代目标业务的资产负债余额低于各方约定的金额,微影时代应补偿相应现金给猫眼文化;反之,若资产负债余额高于各方约定的金额,则猫眼文化向微影时代进行现金补偿。不过,此次公告中暂未披露相关约定的具体金额。
此外,猫眼微影的董事会结构已经敲定。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光线方面直接占据主导,但并未形成控制型的董事会结构。其中,光线控股有权委派,2名董事,光线传媒有权委派1名董事,上海三快有权委派1名董事,微影时代有权委派1名董事,林芝利新有权委派1名董事,管理层股东有权委派1名董事。
从行业角度出发,在线电影票务公司整合的逻辑在于,一方面,渗透至电影产业链上游,从发行到渠道一体化,以谋求多元化盈利方式。另一方面,各大在线票务龙头公司也意识到,过去流行的票务补贴模式无助于业绩转化。
2016年5月,光线传媒及其控股股东联合投资猫眼文化,成为电影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标识事件。从经营数据来看,光线投资猫眼文化的价值已有体现。今年以来,猫眼文化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并大幅扭亏为盈。
而从微影时代股东名单也可见,其早已携手华谊兄弟、耀莱影城、华人文化、北京文化、万达等行业上游公司。此次合并后,上述公司也将通过持股微影时代间接持股猫眼微影。
此次交易中,行业大佬们对未来票务市场的竞争模式表态明显,即拒绝票价补贴的“烧钱”模式。
如微影时代创始人林宁21日在全员信中就表示,不必要的恶性竞争、烧钱模式将成为历史。合资公司包括我们的各项子业务都将进入更良性的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