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在线

汕头!三元催化回收价格“快捷变现”

回收之家2024-03-14 05:40:1643

  继美图公司赴港上市后之后,作为天气类应用独角兽的墨迹天气宣布也要上市了,而且是在创业板上市,目前已经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书,最高募集资金3.38亿元。

  在2016年11月的APP排行榜单中,墨迹天气排在整体第23位,也算是一家知名度非常高的公司,就连苹果APP Store和众多安卓应用商店的天气类目,也都是用墨迹天气的logo作为类目logo的。

  先看易观的第三方数据:

  月活跃用户数为1.07亿,在天气应用领域渗透率达到56.67%。在墨迹天气的招股书中显示,目前已经积累了4.7亿的安装量,日活有3500万。

  月活过亿的公司不多,从用户数据来看墨迹天气还是挺有价值的。

  但是,这样一家月活过亿的公司,却完美验证了“只要我有海量用户就一定能挣到钱”这句话是错的。

  “只要我有海量用户就一定能挣到钱”

  这么一家用户数亿的公司,2016年上半年的营收额为1.07亿元,也就是说其单用户ARPU值仅仅只有0.15元人民币。

  前不久刚上市的美图公司,同样是工具型产品,虽然不被看好,广告营收不行,但是卖手机的硬件部分的收入占据了其95%的营收,2016上半年的收入为5.855亿元,接近墨迹天气的6倍。

  大部分工具型产品的商业化,广告都是占比很高的,墨迹天气也不例外,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加起来占比能达到98.7%。

  墨迹天气为什么营收上不去?

  1

  用户打开低频次和使用时长过短是广告变现的最大障碍

  尽管墨迹天气号称提供了开屏广告、首页banner、穿衣助手、feed流、天气详情页banner、时景社区等多个广告位置的入口,但是位置虽多,但是可触及的用户实在有限。

  这是自墨迹天气的一条天气信息push,基本上覆盖了我作为一个对天气查询有需求的普通用户的信息诉求。

  一条push内容就已经能获得绝大部分信息,那么用户为什么还要去打开APP?

  就算用户没有看到push内容,需要手动打开APP去查看天气信息,从打开APP查看主界面的天气和气温走势,10s内完全足够。

  作为一个工具型产品,用户对它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需求,按照张小龙的话就是「用完即走」,根本不会停留。

  不管是品牌广告还是效果广告,能够触及到用户才能产生价值,品牌广告是得让用户看到,效果广告是得让用户去点击。

  但是在墨迹天气这里,用完即走成了最大的噩梦,用户都走了,谁来看广告?

  当然墨迹天气也并非在提高使用频次和延长用户使用时间上没有下功夫,时景社区、新闻和生活资讯是墨迹从内容属性方向的尝试,然而这几个点都没什么卵用。

  2

  智能硬件上的巨大失误是墨迹天气的坟墓

  空气果是2014年墨迹天气对外发布的一款智能硬件。

  其实智能硬件是非常适合墨迹天气的一条路,免费的APP吸引了海量用户,再把用户转化成相对的购买用户。

  随着近几年北京等城市雾霾严重,很多人已经对空气净化设备有需求,正好天气APP也是查PM2.5等空气指数的重要渠道,人群和需求非常匹配,这也符合现在「雾霾经济学」的范畴,其实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墨迹天气做了一款只能检测PM2.5数值但不能净化的机器,还卖999元。

  同样在2014年下半年发布的小米空气净化器和豹米空气净化器都比这个价格要低,不仅仅能检测,还能净化空气。

  小米空气净化器

  豹米空气净化器

  作为普通用户,会选择哪一个?

  why?

  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空气果一直卖得如此不好的情况下,墨迹天气仍然没有对智能硬件的思路做调整,依然还在买空气果,并没有尝试做自己的空气净化器。

  墨迹天气未来还有增长的空间吗?

  36氪上有评论说,墨迹天气是一家把广告当产品来做的公司,把广告服务当成了半壁的主营业务,作为一家工具型产品的公司,把广告玩精细了或许也是一种活法。

  但是对于墨迹天气来说,或许没有太多机会了,因为市场已经没有空气给它来继续增长。

  现在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自带了天气应用,而且做得也很精细,更重要的是没有广告。

  在墨迹天气的招股书中显示,目前排名前五的大客户贡献的营收占据了整体收入的79.51%,这里面包含腾讯、阿里、蓝标,过于集中的客户分布也意味着较高的风险性。

  这是一个存量市场,一旦墨迹天气的用户数据开始下降,其广告变现的空间也将遭遇天花板。

本文链接:https://www.fjshd.com/30384.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