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在线

辽阳!回收钯碳

回收之家2023-09-04 08:40:2855

抓起毒贩不要命的“疯子”

辽宁省辽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长张喆对毒贩“狠”,对戒毒者“亲”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2015年广东省惠州市某小区地下停车场毒品案,现场交易毒品20公斤,案件共破获毒品47公斤。图为张喆在抓捕毒贩前模拟如何与毒贩进行交易。(通联图片)

  本报记者李铮、于力

  辽宁辽阳,一座典型的四线小城。这里既不是毒源地,又缺少大型娱乐场所,显然不是缉毒警察大干一场的舞台。

  但就在这个小地方,却出了个倔人,他说:“毒品害人,必须露头就打。我决不让一个进行毒品犯罪的人从我手里逃脱。”

  倔人名叫张喆,今年47岁,现在是辽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长。最近两年,张喆亲手抓获的毒品犯罪嫌疑人就有400余人,查处吸毒人员2000余人。他是毒贩眼中名副其实的“克星”。

  不要命的“疯子警察”

  5岁习武的张喆能打,这是辽阳市公安局公认的。记者在张喆办公室看到,一副搏击手套就放在他办公桌下。他的战友说,支队长每天有时间就去练。

  但再能打,已47岁的张喆也只有一副血肉之躯,每次面对亡命毒贩的殊死反抗,拼杀到被送医院抢救已是家常便饭。辽阳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好多都认识张喆,都叫他“疯子警察”。

  “疯子警察”抓起毒贩常不要命。一次围剿一伙毒贩时,毒贩一见警察就四散奔逃。张喆盯准首要目标紧追不舍,几百米后,他逃进一片建筑工地,跑上五楼楼顶,见无路可逃,竟纵身跳了下去。张喆看他落到沙堆上爬起来又跑了,也毫不犹豫跟着跳了下去。

  “落地瞬间,我感觉内脏好像摔裂了似的。”但张喆咬紧牙,爬起来继续追。“当我又追出了1000多米,拼尽全力,将其扑倒后就开始剧烈咳嗽,鼻子和嘴直喷血。”

  经诊断,张喆两根肋骨骨折,剧烈猛跑引发支气管多处破裂,医生说,你这“疯子警察”把肺管都跑炸了。

  另外一次,张喆偶遇绰号“黑傻”的毒贩。这家伙身高一米九七,体重260斤,眼见张喆要抓他,反身举起大砍刀开始拼命。

  “我反关节猛力将他的刀磕掉后,用高鞭腿猛踢他头部。我这招高鞭腿曾多次在搏击对抗中KO对手,可用在这壮得像头牛的黑大个身上,却作用不大。”张喆回忆那场生死搏斗时说。张喆抓住毒贩腰带,将他撂倒,他一较劲,猛地挣断了腰带逃跑,张喆立刻紧追。但他突然觉得眼前模糊,怎么擦也看不清。

  这时,周围的人才喊道,“你受伤了,满脸是血!”

  张喆被送到医院才知道,头被砍开了个口子,血顺着脸、脖子、前胸、大腿流下来,把两只鞋都灌满了,医院地上一步一个血脚印。

  医生要给张喆剃头发、打麻药、缝针,但为了争取时间回去抓“黑傻”,张喆再三坚持不打麻药缝了五针。医生说:“这警察,为抓人不要命了!真是疯子!”

  最终,张喆亲手将“黑傻”抓获。

  张喆说:“当警察,随时可能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甚至会流血牺牲。人总有一死,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死在追捕毒贩的战斗中。”

  毒贩道高一尺,他“谋”高一丈

  从警27年,张喆面对悍匪数次空手夺枪、空手夺刃。勇,是他留给犯罪分子和同事的最深印象。而在勇猛背后,为琢磨案子付出的心血,只有他自己知道。

  土生土长的辽阳人张喆现在能熟练掌握全国大部分地区方言和毒贩中流行的“行话”“黑话”。禁毒支队民警说:“我们对支队长最熟悉的形象就是面对着30多部手机,操着各种不同的口音与嫌疑人周旋。”

  语言优势得以让张喆多次化装深入毒穴,一举端掉毒窝。

  数十次出生入死中,最成功、最危险的就在广东那次单刀赴会的生死40秒。

  2014年4月,有少量毒品快递到辽阳。通过对大量情报的研判,辽阳禁毒支队认为,这是一条从广东到辽阳的特大贩毒网络。在锁定多数证据后,张喆决定“现场交易、人赃并获”。

  毒贩异常狡猾,在张喆用6种方言与他周旋,更换了5次交易地点后,对方终于同意在一大型地下停车场交易,但要求买家只能有一人到现场。

  抓捕的机会和无法预知的危险同时摆在面前,张喆决定“单刀赴会”。他设计自己一人化装成买家,战友40秒后开始增援。

  这是生死莫测的40秒!行动队长李德瑶对领导说:“生死瞬间,40秒太漫长了,太危险。”张喆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交易现场,张喆让毒贩清楚地看到是自己一个人带着现金来的,并用毒贩间的行话交流。

  “就在对方下决心下车交易的瞬间,我瞅准机会,一个高摔,将首要目标撂倒。他凌空瞬间右手直接掏枪,我死死抱住他双臂快速翻滚,让他不能挣脱。”

  40秒后,队友们按计划及时赶到,成功将两名毒枭抓获,缴获冰毒47公斤!夺下毒贩的六四手枪时,两颗子弹已在膛上。

  战友问张喆:“你怕吗?”张喆说:“谁能不怕?哪个禁毒警察不知道自己面临的危险?我当时的心也跳得突突的。”

  与一般的犯罪分子相比,毒贩都异常凶狠、极端狡猾,一次抓捕就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较量,容不得半点闪失。每次在行动前,张喆都会做到客观评估、精准设计、反复演练、大胆操作,对每个细节都详细做出预判,甚至细化到以秒计算。

  “行动计划如果不精确到骨子里,少一秒可能证据不足无法人赃并获,多一秒人身安全又无法保证甚至导致行动失败。”

  张喆说,破毒品案子既是生死博弈,又是高智商对决。不浪费一枪一弹、不损失一兵一卒的案子才算办得圆满。

  戒毒者的“好哥们”

  干缉毒警察4年半,张喆一直坚持“高调扫毒”。他说:“天天和毒品打交道,看到太多因毒品毁掉的人、破碎的家庭,必须对毒品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高调扫毒”的张喆铁血无情,但深受毒瘤伤害的吸毒、戒毒人都知道,张喆心善。

  常常有吸毒人员的家属来到支队举报,每次张喆都亲自接待,耐心倾听。民警说,支队长经常和我们说,“一个人吸毒,没钱了去偷去抢,整个家都毁了,不管不行!”

  为了吸毒人员的一件事,张喆能跑上好几天。

  在一封送到辽阳市公安局的感谢信里,记者看到吸毒人员这么说:“被抓时,我不理解,我花自己的钱管你们什么事,非常恨他。可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张支队每天工作在一个破车里,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为了让我转变,他心贴心地帮我。这样的人,我从来没见过。就冲张喆,这毒啊,我也得给它戒了。”

  “能真正矫治好一个吸毒人员比查处一个吸毒人员意义更大。”张喆发自内心想把每一名吸毒者拉回来。

  本是儿孙满堂的老孙因为交友不慎,沾上了毒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家里的上百万元让他挥霍一空,儿子要和他断绝关系,上小学的孙子从不敢提爷爷。

  张喆一边帮他戒毒,一边积极做他家人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修复和家人的关系,恢复他在家中的地位和尊严。最终帮助老孙成功戒掉毒瘾。

  2016年底,当老孙得知张喆成为辽宁省公安厅最佳警队、最佳警察的候选人后,不顾自己那段不光彩的历史,主动走上评选活动揭晓仪式的舞台,现身说法,讲述了他对张喆由“恨”到“谢”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张喆和公安机关的感激。

  还有几个被张喆“送进去”的刑满释放人员,在全国开展“我心中的警察英雄”投票活动期间,主动为张喆积极奔走拉票。在他们心里,张喆不仅是“张警官”,更是“好哥们”。

  顾不上家的“傻子”

  每一位优秀警察的心里都装着一个他愧对的家庭,张喆也不例外。他说:“儿子今年14岁了,我好像没看他几眼就长大了。”

  谈到对家庭、对父母、对儿子的亏欠,张喆说,5年前,儿子病得趴在地上的场景让他一辈子内疚。

  有一年清网行动,张喆的儿子才9岁。那一次,张喆连续化装侦察34天,抓获11名有关联的历年外省网上逃犯。在追捕最后一名逃犯的中午,爱人打电话说要出差,让张喆回家照顾发烧好几天的儿子,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张喆随口答应了。

  可当天下午的抓捕并没有预想中的顺利,整整耗了一个通宵才结束抓获。张喆想起儿子,已是第二天凌晨。“赶回家开门的瞬间我惊呆了,儿子趴在地上,脸色惨白,怎么叫都没了反应。”

  送到医院的孩子整整抢救了12天才苏醒。刚醒来时孩子连爸爸都不认识,过了很久才恢复正常。在那段煎熬的日子里,张喆无数次自责。“我33岁才有儿子,哪怕用自己的命来换,也不要儿子有什么不测!现在每次想起这事,我都后怕。”

  没时间照顾家庭,反而还让亲人每天为自己担惊受怕。张喆对此十分愧疚。“妈妈每次见到我,都要从头摸到脚,看我是不是又添了新伤。”他说。

  当了27年警察,有人说张喆是拼命抓歹徒的“疯子”,有人说张喆是家里啥也不管的“傻子”。张喆说,我就是一个警察,当警察就要拼搏在抓捕的最前线。

本文链接:https://www.fjshd.com/2053.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