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在线

扬州!旧空调回收

回收之家2023-09-01 15:05:3254

  一辆黄色的三轮电动车,颜色鲜艳耀眼,车身上写着“上门洗车”——这是生活在扬州16年的安徽人董在康的全部家当。今年46岁的董师傅,从小患小儿麻痹,来扬16年,靠自己打工为生。

两个半月前,他毅然决定“创业”,提供上门洗车服务。一辆不算大的三轮电动车上,摆放着一套洗车设备,上门洗一辆车20块钱,每天在扬城的各大小区穿梭,等待接活。

董在康上门洗车。

  46岁大叔“创业” 穿梭城区上门给人洗车

一个黑瘦的中年男人,一辆黄色的电动三轮车,每天等待在西区的一些小区门口。

“上门洗车,省时省事,足不出户享受便捷。一辆车20元,随时打电话联系,接受预约。”车身上的广告十分醒目,车的主人叫董在康,今年46岁,安徽人。

打开电动车的车门,里面放着泡沫机、蒸汽清洗机和吸尘器,整齐摆放,角落里还放有泡沫清洁器、车蜡等瓶瓶罐罐,虽然地方不大,但洗车设备齐全。

“先用泡沫机喷在车身,接着再用蒸汽清洗机进行清洗。”董师傅边干活边介绍,因为曾在洗车行干过6年,洗车也算是自己的“老本行”。

“基本的清洗结束后,再用海绵仔细在车身一块块地清洗。”董师傅说,这套洗车装备一共花费了1.7万元,车里最重要的就是一台多功能的移动洗车机,有喷水冲洗、划痕修复、轮胎光亮、车内空气清新等功能。在加满水的情况下,可连续为6辆车提供清洗服务,能够满足基础的洗车要求。

“有时候客人说的小区不熟,找就要找很久。”烈日下,董师傅擦了擦汗,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停靠在各小区,身穿胶鞋戴着护袖,随叫随走。

董师傅说,他一般早上7时出门,在路边等待生意,晚上10时才回家。在车座下方放着几块面包,这就是他一天的口粮。“现在生意还不算太好,一天也就几单。”

患有小儿麻痹 能吃苦不服输自己创业

常年在外打工,董师傅晒得黝黑。和普通人有些不一样,他说话不太清晰,左手行动不太方便。“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董师傅说道。

1971年,董师傅出生在安徽蚌埠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一共兄弟姐妹5个,我排行老四。”董师傅介绍,他出生不久,母亲就发现他的左手无法正常活动,父母就带他去各大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小儿麻痹症。小时候,因为左手残疾,他经常被其他孩子捉弄。

20年前,妈妈突然去世,爸爸又被查出了癌症,对一家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兄弟姐妹先后到城里打工。当时的董在康,连种田都无法独立完成,为了不给家人增添负担,他也决定出去打工,挣钱给父亲治病。

2001年,董在康来到了扬州,投靠姐姐。这16年里,董师傅做过零工,卖过杂货……董在康笑着说:“我从来不觉得辛苦,因为要多赚点钱,回家去看望爸爸。”

6年前,在姐姐的帮助下,董师傅进了一家洗车行工作。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董师傅赢得了许多顾客的喜爱,找他洗车的人越来越多。半年多前,董师傅就筹划着自己做“上门洗车”的生意。两个半月前,董师傅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

“洗一辆车大概需要30分钟。”董师傅虽然身体不便,脑子却很灵活。在他的车身上,除了印有自己的电话号码,还有微信支付宝二维码,“现在时代变了,我也要跟上!”

“以前在洗车行做,一个月3000块钱的工资,如今刚起步,一个月只有千把块钱。”董师傅说,虽然工资没有以前多,但这些都是自己挣的钱!

日常生活省吃俭用 每月寄钱给父亲看病

每天中午,也是董师傅最忙的时候。早早守在小区的门口,等待下班回家的人,能够光顾他的生意。

老家有年迈又生病的父亲,刚创业投入了万把块钱。为了节省开支,董师傅租了一个小房间,月租300元。出租屋里非常狭窄,没有空调,没有家电,只有一个破旧的电扇,陪他度过整个夏天。白开水泡米饭,就是他的日常饮食。

“要省着点用,每个月还要寄钱给家里,过年时再回去看看。”董师傅说。

“老董啊,上门洗车只要20元,你应该提提价!”看着董师傅忙碌又辛苦,老客户就劝他多收一点。

“慢慢来,再贵人家就不找我洗了,有活干就好。”董师傅拒绝了。

尽管身体不便,但董师傅从来没有要过姐姐和家里的一分钱。现在的他,只想每天能够有更多人喊他上门洗车,能多赚一点钱为父亲看病。

素材来源:薛舒文/扬州晚报

  我们向您征稿啦!

  亲们:

本文链接:https://www.fjshd.com/1385.html

网友评论